太原电销卡申请
5G行业应用发展突破口:5“机”协同让园区“活”起来
C114讯 9月6日专稿(蒋均牧)无人机飞翔于园区上空,自动巡查中实时将画面传送到后台,一旦发现问题即可迅速定位并形成工单;机器人穿梭于各个角落,随时随地按需配送物料,过程中自动避让各种障碍而无需人工监控;远程驾驶汽车行驶在道路上,将人员从驾驶舱中解放出来,避免疲劳驾驶等外因带来的风险并切实提高效率;在线交互拉通企业内外,图片、视频类的信息交互成为普遍现象,在大带宽支持下实现“即传即得”……这一幕幕并非科幻片中的情节,而是华为深圳总部的真实一角。作为当下行业网络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发展的主要承载,园区正因5G、AI等前沿ICT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迎来一场“智变”——降本增效只是基本操作,更重要的是让园区“活”了起来,成为一个全感知、会思考、能行动、可进化的生命体。
与此同时,智慧园区的建设也将开启一个极为庞大的产业机会。据IDC统计,我国各类园区ICT相关投资在2019年超过2000亿,年复合增长率达12.7%。引入5G后,其投资强度和韧性势必还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。在令政企从转型升级中获益的同时,也为电信运营商、行业集成商、应用提供商等相关各方带来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。
那么5G为园区带来了什么?产业生态是否为5G智慧园区建设做好了准备?又如何“化势为实”,来推动其规模商用?通过最近华为召开的一场5G智慧园区合作伙伴沙龙,我们或许得以一窥究竟。
5G ToB的共性场景
凭借“超大带宽、超低时延、海量联接”的鲜明特性,5G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提升,更将关键使能技术,激发数据价值、赋能千行百业。预计到2035年,5G将驱动全球各行业产出增长13.2万亿美元,创造2230万个就业机会。
继去年6月商用牌照发放以来,我国5G发展取得了良好开局,“5G改变社会”迅速成为现实。在进一步发展ToC业务的同时,发展行业应用、释放5G红利,正成为新的焦点所在。
华为5G Marketing部部长赵志鹏告诉C114,园区是发展5G行业应用的最佳突破口之一。港口、矿山、制造、教育、医疗等不同行业的业务特性不同,因此诉求点也千头万绪;但又确实有着共性存在,即大部分业务发生在园区场景下。化繁就简,把园区单独抽出,优先利用5G解决这个场景下的问题,将有助于行业更快速享受到5G的价值和红利;而当大多数园区都开启智能后,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功自然也就水到渠成。
处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的园区,面临着运营管理、业务创新、服务体验、综合安防等一系列的挑战。在他看来,5G的到来首先实现了人、地、事、物、情、组织的高效联接,“让以前联不了的现在可以联、以前不方便联的现在方便联、以前联了有问题的现在没问题”。而从更宏观的角度,联接的密度、计算的精度、数据的广度与数字经济的强度正相关,联接、计算、云、AI和应用基于5G这一底座有机融合、协同作用,所产生的聚变效应为园区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,带来持续成长的空间。
利用5G的卓越联接优势,5“机”协同,在园区里将有更多的场景和应用落地。在华为智慧园区业务部副总裁崔海峰的描述中,未来的智慧园区将呈现出三大特征。首先,它是一个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空间,以人为本、绿色高效、业务增值;其次,它是一个融合了人、机、事、物等元素的深度融合体,全面感知、泛在联接;最后,它是一个具备生命力的有机生命体,主动服务、智能进化。
建设5G智慧园区正当时
将5G应用到智慧园区,支撑从数字政府到城市管理、到企业转型的需求与日俱增。那么产业生态是否已经做好准备?我们可以从标准、网络、终端这些关键维度出发作个剖析。
华为中国区运营商5G智慧园区部部长邱真介绍说,在标准方面,3GPP R16标准于7月3日正式冻结,将5G的能力从增强型移动宽带(eMMB)扩展至包括低时延高可靠性(uRLLC)、海量连接(mMTC)在内的全业务场景,从而满足垂直行业所需。并且,智慧园区本身也已存在一些行业标准。
发表评论